坦克一旦成为陆战的核心力量,想要有效打击这些装甲目标,也就变成各国军事工业必须面对的头等大事。各种反坦克炮、反坦克导弹等地面武器因此飞速发展起来,同时,空中也出现了一些专攻地面的飞机,比如苏-25、A-10、强-5这类的攻击机。
在冷战期间,追击坦克的技术和武器不断推陈出新,成为战场上的重点。各种反坦克导弹和火炮层出不穷,配备了精准打击能力,力求在装甲战中占据优势。与此同时,空中力量也加入战局,发展出如苏-25、A-10、强-5等专门对付地面目标的飞机,增强了对坦克的遏制和打击能力。
▼
在东西方两个强国争夺主导权,冷战对峙达到顶峰的那段时光里,苏联的大规模装甲部队一直让北约头疼不已,所以,怎么把这些装甲部队的威力最大化,也变成了苏联的一项重要任务。为了这个目标,双方为了在欧洲平原上展开装甲集群战斗,做了不少准备和研究。说到美国空军,1972年推出的A-10“雷电”攻击机,可就是代表作,其设计的重点就是依靠机头下的GAU-8七管30毫米加特林机炮,以高速射击和强大穿透力量,专门对付地面坦克。
同时,苏联一直重视那些能直接支援一线作战的攻击机,推出了新一代的苏-25“蛙足”攻击机。这款飞机更注重任务多样性、在战场上的存活能力以及适应各种战场环境的能力。
苏-25“蛙足”攻击机,是苏联专门为了支援地面部队而研发的战机,强调多用途、抗打击能力强,能在各种复杂环境中执行任务。
▼
因为苏联陆军当时对近距离空中支援的需求特别迫切,到了20世纪60年代,他们就开始考虑开发一款在总结过去前线攻击机经验的基础上,具有良好战场生存能力和强大火力的亚音速攻击机。
那会儿,伊留申和苏霍伊两个设计局都搞起了这个攻击机的设计。伊留申设计局在伊尔-2的基础上搞出了伊尔-102,这设计挺保守的。它用的是两个人的编制,其中一个还得操控一门23毫米机炮。苏霍伊的T-8项目则是用的单人操控,方案更偏重用机体防护和强火力,确保在战场上的存活能力。
这个新颖的设计理念最终获得了苏联的青睐,催生出了苏-25攻击机。苏-25的长度是15.53米,翼展达到了14.36米,配备了两台R-195型号的涡轮喷气发动机。它的最大起飞重量为19300千克,最高速度可以达到975千米每小时,实用升限为7000米,作战半径大概是750千米。苏-25在机身下方和机翼下方配备了8个挂架,能携带总重4.4吨的各种弹药。
它装备了包括S-5、S-8、S-13火箭吊舱在内的多种武器系统,还有240毫米S-24和300毫米S-25的制导火箭,以及Kh-25ML、Kh-29L空地导弹和R-60、R-73等空空导弹。机身还搭载一门Gsh-301型30毫米双管机炮,弹容量达250发,射速最高能到每分钟3000发,能够有效对付各类坦克和装甲目标。这架飞机的核心特色是:
一是低空飞行表现很棒。为了能搞好地面支援任务,苏-25在设计上特别注意了低空飞行的能力。它采用了大展弦比梯形上单翼,机翼前缘有点角度的后掠角,后缘平直。这样设计,大大减小了飞行阻力,也让它在低速时的操作更顺手。结果,这架飞机在低空飞行和操控方面都特别灵活,能和米-24武装直升机以及地面坦克部队配合得稳稳的。
二是防护能力特别强。因为苏-25攻击机经常在低空飞行,活动在前线区域,所以安全性能得格外重视。它的机身比较短粗,结构也算简单,发动机用分仓设计,还装有防弹钢板,能应付一般的枪炮攻击,也能防止一颗炮弹同时击中两台发动机,增强了飞机的生存几率。
这款飞机经过多次战斗验证,受击后依然能安全返航,表现出不错的抗损伤能力。在俄乌冲突中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,尤其是它采用了24毫米厚的全焊接钛合金座舱外壳,大大增强了飞行员的生存保障。
说到能适应野战机场,苏-25的设计让人挺放心。它采用了比较简洁的进气道结构,没有那些容易出故障的可动部件,减少了机械问题的可能性。还有,前面装的前三点式起落架,用的是宽大低压的轮胎,配挡泥护板,能在各种不同材质的跑道上顺利起降。更厉害的是,它的发动机还能用柴油等多种油料,保养起来也挺简单靠谱,部署到野战机场就更加得心应手,能更快支援前线。
说到电子设备,苏-25的配置算是比较简洁,精确攻击的能力有限,最开始的版本只能白天作战,晚上实在难以发挥作用。到了俄乌冲突期间,这架飞机依然大量上阵,不过主要还是用没有制导的弹药打攻击。要知道,它用的发动机油耗挺高,平均只能飞550小时左右,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维护和运营的成本,影响了整体的经济性。
提到A-10攻击机,这货也不算太复杂,专攻近距离支援,打坦克和地面目标。这架飞机特别坚固,装甲厚实,能抗伤,能耗也挺高,飞一小时差不多得用掉油箱大半。它的设计理念主要是为了在战场上连续作战,操作也算方便,能同时应对空中和地面威胁。整体来说,A-10在实战中的表现还是挺值得称道的。
▼
在20世纪60年代,美国空军为了满足支援地面陆军的作战需求,开始研发一种全新类型的攻击机。经过考察,最终决定采用费尔柴尔德公司的YA-10A项目,也就是后来被称为A-10“雷电”的攻击机。
这架攻击机长16.26米,翼展17.53米,最大起飞重量达23000千克,最高速度可以达到600公里每小时,实用升限为13700米,最大航程则是3900公里。它采用了平直的单翼设计和双垂尾布局,外置发动机的设置减轻了飞机的结构重量,也增强了挂载能力,还方便在简易机场起降。
A-10攻击机配备了11个外挂架,载弹量超过7吨,能够挂载诸如MK82、MK84炸弹、AGM-65“小牛”空地导弹以及AIM-9“响尾蛇”空空导弹等各种弹药。它最引人注目的装备是那门GAU-8型30毫米七管加特林机炮,这门机炮的射速最高每分钟达4200发,轻松应对坦克和装甲目标。这款飞机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:
一是火力十分猛,A-10攻击机配备的机炮和超强的挂载空间,能轻易击倒坦克啥的地面目标,尤其是那门机炮,还能不断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。
二是防御性能相当强。A-10攻击机配备厚实的装甲,加上红外抑制措施,飞行速度也挺快,能有效抵挡小口径武器和便携式导弹的攻击。同时,座舱和关键部位都装了装甲,操作系统和电力系统还设有备用,进一步提升了它的保护水平。
三是挺实用也很稳妥。A-10攻击机结构简单,低空飞行性能出色,能在简易机场起降,还能长时间在目标区域盘旋,快速支援地面作战。因此,美军地面部队一需要空中支援,第一时间找的基本都是A-10攻击机。
这两款战机哪个更厉害呢?实际上,各有千秋,各自适合不同的作战需求,难以一概而论。
▼
苏-25和A-10这两款武器,基本可以说是两个国家应对支援地面部队作战时,完全不同的策略体现。原因也挺简单的,是由他们各自不同的军事作战思想决定的。
一方面,武器配置不一样。虽然这两款飞机的任务差不多,但它们重点装备的武器类型是有区别的。苏-25的武器算是比较简洁粗暴,主要是大量发射非制导弹药,搞区域火力压制。相对而言,A-10攻击机和苏-25不同,更强调打击具体目标。
另一方面,两个飞机在战场上的存活能力体现出不同的设计思想。苏-25的防护主要靠简洁紧凑的结构和各种装甲,强调“硬抗”,让它更能顶住打击。而A-10攻击机则偏向于冗余配置,用增大发动机间距和设置备用飞行控制系统来保障生存能力。
三是各自不同的作战思路。这两款飞机的设计,反映出各自军队的不同策略。苏-25强调快速飞行,追求“打了就跑”的作战方式。而A-10则更注重在战场上空长时间待命,确保其持续参与战斗的能力。
两款飞机各有特色,都是相当出色的战机。随着战场环境的变化,它们的存活空间都遇到了很大考验。美国打算全部退出A-10的服役,而俄乌冲突中,苏-25的表现也不算理想,可能会慢慢被淘汰掉。
苏-25和A-10的较量,其实是一场不同军事理念的较量罢了。放到现在的战场上,它们可能都得被逐步淘汰,可那些曾经在火海中奋战的传奇,永远都镌刻在世界军事史的辉煌里。
拉伯配资-拉伯配资官网-在线配资论坛-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